“我想让他们摆脱恶劣的工作环境,现在终于做到了。”望着不远处两个机械抓臂,中建材凯盛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唐蛟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道。
尘肺病、支气管炎、结膜炎、听觉障碍……这些都是水泥搬运工“职业病”。带着对其健康的担忧,唐蛟率领团队用5个月的时间设计完成了全套“袋装水泥智能装车系统”,使机器人能够在水泥粉尘环境中替代人工作业。
2007年,刚毕业的唐蛟懵懵懂懂进入苏州一家电子设备制造厂,未曾想过十余年后的自己可以在央企独当一面。如今,他已经拥有1项发明专利和16项实用新型专利,是中建材凯盛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名副其实的“骨干”。
2018年1月1日,唐蛟团队为国内水泥行业送上了一份“新年大礼”——袋装水泥智能装车系统。彼时,回想起那些在公司里加班加点的日子,唐蛟坦言:“我当时也没想到能这么快完成这个项目。”
车辆进厂、3D雷达扫描获取车型数据、自动建模匹配最优装配方案、机械抓臂码垛、装车完毕车辆驶离……再配合辊道下灰系统和收尘系统,看不到“飞尘漫天”,取而代之的是“低噪生产”“少尘车间”。“这个系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泥搬运对人造成的职业危害。”唐蛟解释。
此前,国内水泥搬运工作大多借助人工,存在隐患多、风险大、效率低的问题,而“袋装水泥智能装车系统”的诞生则完成了水泥发运环节“从0到1”的创新,解决了袋装水泥人工装车的难点、痛点,实现了水泥发运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
从每小时90吨到110吨再到现在的130吨,历经三次迭代升级,“袋装水泥智能装车系统”如今的装车效率已经可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其实第一代的速度比人工还慢一点,为了完全替代人工,我们又做了后续的改进,才有了现在的搬运速度。”回忆起当时的设计进程,唐蛟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起来。
由于解决了行业内的急难愁盼问题,该系统也获得了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第二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陕西省建材行业第十七届“陕西建材科技杯”技术革新二等奖。目前,来自全国16个省份的30家客户已完成该系统的安装并投入使用,其中不乏南方水泥、中联水泥、华新水泥、红狮水泥等中国水泥行业的佼佼者。
作为公司副总工程师,唐蛟需要参与其中的项目并非总是他熟悉的领域,此时,对工作的绝对专注就成了他的诀窍。
玻璃制造是该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而铺纸又是玻璃生产线上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铺纸效率影响着成品玻璃的品质,最终影响的是企业生产的成本。此前并未涉足这一领域的唐蛟毫不迟疑地带领技术团队攻坚克难,最终解决了铺纸节拍长的问题。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唐蛟团队在半年内两次提升铺纸机效率,第一次通过设备工艺结构的修改,将节拍从12秒降至10秒,而后又通过增加动力放卷和缓存装置,再次将节拍从10秒降至8.5秒以内。
类似的情况在2023年再次发生。彼时,国内市场上的农业大棚屋顶清洗机基本全部为国外进口设备,“从0到1”的挑战又一次摆在唐蛟面前。这次,他仍然不负众望,带领研发团队完成了4米跨距和4.5米跨距两个版本的农业大棚屋顶清洗机研发工作。其中,4米跨距的屋顶清洗机已完成样机试制和功能测试,实现了农业大棚屋顶清洗机国产化。目前,首套设备已在北京鸿福农业大棚项目使用。
谈及在陌生领域的这些突破,唐蛟谦虚道:“我只是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知识,以极高的专注度去做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