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劳动者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由湖南省总工会主办的第二届湖湘工匠评选名单揭晓,这些能工巧匠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孜孜不倦、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为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着自己的能量。今日起,三湘都市报开设《湖湘工匠》栏目,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和执着求真的工匠精神。
“我们专业的女性很少,进入工厂的更少。”在“看起来很男人”的科研领域,郭东妮带领一群硕士姑娘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团队申请了5项专利,成功获得了1项授权。
湖南省第二届湖湘工匠中,郭东妮是年龄最小的一位。1995年出生的她,现在是中南智能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长泰)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软硬件研制项目组长,带领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团队,奋战在铸件打磨、纺织、水泥装车等传统行业项目智能化提质改造一线。
郭东妮本科读的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则选择了控制工程专业,跟随导师专攻视觉感知算法。如何理解她的专业,郭东妮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机器装上“眼睛”和“大脑”。
2018年,在导师的推荐下,她来到长泰实习,开始参与研发“水泥袋装车”机器视觉项目,这也是她参与研发到应用的第一个案例。
“水泥袋装车”听起来似乎是一背一装的事,要做到“聪明”并不简单。传统的水泥装车全靠工人一袋一袋水泥搬上车。郭东妮要做的,是通过相机对物料的拍摄,来定位水泥装载车厢每次来时的不同位置、大小,进而确定一共要放多少包料,并以怎样的角度跟姿态抓取和回放。
蹲守水泥车间一个多月,郭东妮通过研发算法和软件,保障系统能够正确抓取水泥,支持团队成功研发出袋装物料装车系统,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工,解决了人工装车速度慢、粉尘严重威胁健康等问题。
这个项目,让她看到了自己专业的意义和作用:“智能设备替换传统设备是大势所趋,机器变得更‘聪明’,也能帮助工人解放‘双手’,改善工作环境。”
纺织行业,布匹的瑕疵检测是一项长期攻破的难题。检测工作主要依赖人工,存在工作量大、检测速度慢且准确度不一等问题。如何打造智能验布设备系统,第一步要先建立基础样本。布的种类有很多,有着不同特性。郭东妮和团队需要收集每种布的不同瑕疵,形成基础样本集,统计成大数据,这样才能开始下一步的算法和软件研究。
纺织生产现场成为她的“研发实验室”,三伏天车间异常闷热,她从早到晚坚守,一待就是好几个月,成了布匹专家,“工友打趣,说我更懂他们生产的布。”
样本采集够了,第二步是进行算法开发及运行测试,不断尝试测试。在郭东妮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广泛适用于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智能验布设备系统——“ZTVT胎基无纺布自学习视觉系统”研发成功。该系统迅速在山东、安徽、湖北等全国重点胎基布制造企业30多条生产线中推广应用并稳定运行,误检率低于0.1%,产品市场份额占比50%以上。
几年来,郭东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技术攻关,有效破解行业发展瓶颈,形成了示范应用。与团队申请了5项专利,并成功获得了1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