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最新IBD生物制剂临床规范使用流程八大实操要点一文

来源:bsport体育 作者:bsport体育网页
2024-03-07 21:32:26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慢性复发进展性肠道免疫类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已逐渐成为我国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预计至2025年我国IBD患者数高达150万。目前IBD治疗已进入生物制剂时代,随着多种作用机制的生物制剂陆续应用于IBD临床治疗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极大提高了患者用药可及性。为更贴近临床应用,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建设专家委员会(IBDQCC)于近期在官网发布了维得利珠单抗、阿达木单抗和乌司奴单抗等三种生物制剂治疗IBD患者“临床规范化使用流程(SOP)”,对于在临床中使用相关的常见问题做了详细介绍,以提高基层医生使用新药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其中阿达木单抗和乌司奴单抗分别为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类药物和抗白介素-12/23(IL-12/23)类药物。维得利珠单抗(VDZ)作为肠道选择性抗淋巴细胞迁移类(GSALT)生物制剂,自2020年获批用于我国IBD临床实践以来,疗效确认且安全性良好。本文以《维得利珠单抗治疗IBD患者临床规范化使用流程》(以下简称VDZSOP)为例,整理了其中的重要内容

  此次IBDQCC官网最新发布的VDZSOP[2],从用药前筛查、使用方法和管理、在特殊人群中使用三大版块全面介绍了维得利珠单抗在IBD患者中的规范化管理流程。

  建议剂量为300 mg,静脉输注给药,在第0、2和6周以及随后每8周给药一次;如果第14周仍未观察到治疗获益,则应停止治疗。

  疗效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疾病活动度、血清或粪便炎症指标、内镜以及影像学指标。每次输注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CRP、ESR、粪钙卫蛋白等指标,评估生命体征和疾病活动度。

  目前尚无充分研究证据显示维持治疗的合理疗程。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反应和药物的可及性,由主诊医师与患者共同决策。

  2、未成年人:VDZ在未成年人(18岁)中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验证。

  4、肿瘤患者:除原发于胃肠道的淋巴瘤需要慎用外,其他起源的淋巴瘤、皮肤恶性肿瘤和实体瘤患者都可以考虑继续使用VDZ。

  5、围手术期患者:CD患者围手术期使用VDZ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术前无需停药。尚无相关临床证据指导术后给药的时机。建议术后评估无并发症、需预防复发的患者在2周后给药。

  6、疫苗接种:VDZ因为独特的肠道选择性不影响静脉和肌内注射灭活疫苗的疗效,有可能降低口服灭活疫苗的疗效。现有病例报道显示其治疗期间接受活疫苗未发现不良反应,但鉴于证据非常有限,需慎重评估获益和风险。

  既往国内外已累积了维得利珠单抗丰富的循证证据,诸多研究显示,维得利珠单抗治疗IBD疗效和安全性良好,且在未使用TNF-α的人群中疗效更佳。

  在UC方面,VARSITY研究是首个不同生物制剂治疗UC的“头对头”临床试验[3],头对头比较了维得利珠单抗与TNF-α阿达木单抗的临床差异。结果显示,第52周时维得利珠单抗组的临床缓解率(31.3% vs. 22.5%,P=0.006)和黏膜愈合率(39.7 % vs. 27.7%,P<0.01)显著高于阿达木单抗组,且在之前未使用过抗-TNF药物的患者中疗效更优。

  在CD方面,VERSIFY研究显示[4],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第26周时,未接受过抗TNF-α治疗患者中的内镜缓解、内镜应答和完全黏膜愈合率高于抗TNF-α治疗失败的患者。此外,VICTORY真实世界研究也验证了维得利珠单抗维持治疗CD的黏膜愈合率显著高于抗-TNF药物[5]。

  此外,近期发表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也验证了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我国IBD患者的短期疗效良好,可有效促进IBD患者黏膜愈合,且安全性良好[6]。

  随着IBD患者不断增加,寻找合适的生物制剂治疗方案是当务之急。在IBDQCC官网最新发布的VDZ SOP,从用药前后的筛查、监测、随访管理等方面全面提供了临床实践下的规范化指导意见,期待未来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多中国人群的循证依据,使得更多IBD患者真正获益!

  声明:本资讯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本资讯提供的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作者及武田不承担相关责任。

最新文章
  • b体育
  • 产品中心
  • bsport体育网页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