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公益未来项目联合多所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力实践项目。
由高校学生自发组成的团队,就近选择实践地点,围绕乡村振兴主题,聚焦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农业发展、养老服务、人文关怀等维度开展调研。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3年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重要之年,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新途径,2023年7月11日至7月17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绿色能源小镇”实践团前往安徽省霍邱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依托“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的专业科技优势,为我国农业大县提供资源化利用有机废弃物解决方案,深化乡村绿色能源建设,拓宽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绿色能源小镇”实践团队由学院教授教师对项目进行指导,成员来自新能源、储能、材料、碳储等不同学科,专创融合,优势互补,发挥专业特长,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为了深入调研绿色能源小镇建设情况,团队来到霍邱县石店镇工业园区,走访调研霍邱徽沼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霍邱县有机废弃物产量情况、处置情况、综合处理效果进行深度调研。
在生物燃气高值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叶青教授的指导下,团队不断深耕弃物厌氧发酵技术,完善县域资源化综合处理区域废弃物模式,该模式可以将农业生产废弃物、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进行集中收集储存,通过厌氧发酵及相关处理,变废为宝。项目采用“预处理+匀浆酸化+CSTR 厌氧发酵+燃气直供+热电联产+有机肥”工艺模式,对项目周边的有机废弃物进行协同处理同时实现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团队与霍邱徽沼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技术合作,项目建成后可处理畜禽粪污800吨/天、厕所粪污200吨/天、餐厨垃圾50吨/天、农作物秸秆30吨/天,项目投产后可年产沼气720万m³,年产固态有机肥4万吨,沼气发电机组装机1MW,可为工业园区用气企业年供气365万m³,年发电并网800万度;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解决当地30余人的工作岗位,上下游产业链还可带动300余户农民脱贫就业,同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 10 万吨,年节约标煤3.2万吨。
此外团队还依托县域综合处理区域废弃物模式,助力打造沼气沼液综合处理工程,提出《沼液利用整体方案》,并与霍邱徽沼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技术合作。以沼气沼液工程为核心,配套建设集中供气管网,可给予双庄村中心村150农户、公共浴室、养老院和工业园内3-5家企业提供清洁能源沼气集中供气;通过打造沼气沼液综合处理工程,可实现从资源收集、贮存到统一配送、综合利用的一条龙式生产服务,真正达到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引领带动整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美丽乡村低碳发展。
团队根据双庄中心村及石店镇工业园企业现状,依托“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的专业科技优势,向工业园区提出《“碳”路智慧园区——建筑光伏一体化》方案,在建筑屋顶铺设太阳能光伏板生产绿电、墙体涂抹石墨烯保温材料节能、村口设立集成储能电站储能,并网链接智能充电桩和太阳能路灯。根据项目评估,光伏建筑一体化具有1.绿色减排产生电能无污染,光伏发电系统每发电1kWp以相应减少1kg二氧化碳排放;2.美观实用,不占用额外空间,可以同时起到遮阳、防水、采光等建筑职能;3.降低能耗系统对负载直接供电,避免电力损耗,避光建筑职能,可有效降低建筑物的电力和热负荷33%至50%;4.良好经济,降低电网架设和维护的费用,节省被替代的建筑材料的成本和维护费用等特点。可实现光伏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助力乡村绿色能源建设,目前已经与双庄村委达成100余户家庭一体化建筑改造计划。
为解决有机废弃物处理产生的副产物沼液和沼渣,实践团走访霍邱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及三流乡等地,躬身实践,深入生产劳作一线,调研当地稻虾共生模式,提出鱼菜共生养殖消纳沼液和沼渣的处理方案,并在三流乡形成试验田,方案采用铺设管网的方式将沼液输送至农田,就近就地消纳利用,测土配方安全施用沼液。农业生产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采用有针对性的灌溉方式,根据项目单位提供的数据,目前项目所在地周边有近万亩农田,可消纳沼液40万吨/年,项目沼液产量为18.25万吨/年,因此沼液可完全消纳,让农业废弃物在全产业链产生经济价值,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对于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霍邱县曾为古蓼国一部所在,有着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独特的霍邱地域文化。团队实地参观了霍邱县博物馆、农耕馆,学习霍邱县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及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了解了古人农耕时的智慧,并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形成宣讲视频等文化宣传成果,发布在各大媒体平台,助力文化传播。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践团队将坚持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科技优势,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帮助农村开展绿色能源建设,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