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sport体育

b体育:【藏北故事】便民捡拾车助力脱贫业

来源:bsport体育 作者:bsport体育网页
2024-04-19 04:30:20

  在藏北高原比如、班戈、申扎、尼玛、聂荣、双湖等县(区)一望无际的牧场上,新出现了星星点点的橙色,那是一些牧民家庭新添的机械装置:高原捡拾车。

  图为那曲市色尼区拉托村一位牧民群众在高原捡拾车研发者王光辉教授(右二)指导下,学习如何使用捡拾车(唐召明2019年9月18日摄)

  千百年来,牧民家庭一天的生活是从捡拾牛粪开始的。直到今天,人们日常生活能源的80%都依赖于牛粪。没有牛粪,牧民没法烧火做饭,更无法取暖。在这种情况下,帮助牧民提高捡拾牛粪的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无疑有利于牧民生活的改善。

  从2017年到2019年,我作为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志愿者,先后三次跟随协会志愿者队伍在藏北牧区发放了2000余台高原捡拾车。

  图为在那曲市比如县活动现场,牧民群众在排队领取高原捡拾车后推车回家(唐召明2017年7月20日摄)

  这种捡拾车能够在草地上通过料叉叉起单堆牛粪、抛入料斗,同时易于卸料,可在不同地况条件下省力地捡拾、运送和翻卸牛粪。它全部拆开只有8个部件、重量不到20公斤,并配有一把铁锹,可以一车多用。

  比如县夏曲卡镇牧民布南说:“有了这个装置,妻子至少可以睡个懒觉,也可以有更多时间照顾老人和孩子。”

  布南说,妻子萨卓每天早上七点出门,背着粪篓在帐篷附近的草场转上三四个小时才能捡上10多公斤牛粪,他自己则白天到外打工,晚上把牛赶回家。

  图为在申扎县活动现场,牧民群众运来牛粪换取捡拾车,以便为当地养老院和学校多储存些生活燃料,以爱心传递爱心(唐召明2018年8月2日摄)

  布南家之前在农贸市场上买过一个铁制的小推车装粪,不到一年就因为轮胎坏了,螺丝锈了而无法使用。

  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在深入高原牧区进行社会创新实践时,了解到牛粪是牧民生活中离不开的燃料,但捡牛粪又是牧女的一项繁重体力劳动。他们于是从牧民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将高原捡拾车作为研究牧区机械化课题的组成部分,开始研发工作。

  图为在那曲市申扎县活动现场,发放高原捡拾车的志愿者在向牧民群众演示捡拾车的安装要领(唐召明2018年8月1日摄)

  几年时间里,项目团队数次到高原实地调研、开展试验,经过8次修改完善,最终研发出通过国家农机定型产品鉴定、实用又好用的捡拾车。2015年对高原捡拾车进行的试验表明,一位熟练使用捡拾车的成年人的捡拾效率约为人工捡拾的7倍。以前主要依靠牧女弯腰捡拾、背负运输的拾粪工作已经演化为脚踏捡拾和推车运输,不仅减小了劳动强度,劳动效率也大幅提升。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人员大都有建藏和援藏的工作经历,对充满感情。因此,当看到中国农大研发的高原捡拾车成果时,协会上下一致支持该项目,为高海拔牧民群众脱贫攻坚助力。

  几年来,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组织社会各方力量,深入藏北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高海拔地区,手把手地教牧民群众组装和使用捡拾车,使推广高原捡拾车成为“协会与牧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图为在那曲市班戈县活动现场,牧民群众通过手机录像来学习高原捡拾车的安装要领(唐召明2018年8月2日摄)

  目前,包括布南在内的2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领到了高原捡拾车。这是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针对藏北扶贫对象无偿推广的结果。

  2017年,在比如县夏曲卡镇发放现场,时任那曲市委松吉扎西在向牧民们解释“惠从何来”时说,如果不是一场爱心接力,首批量产的1000台设备很难从生产车间抵达牧民家庭。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会长范小建说,高原捡拾车看似事小,但意义重大。青藏高原牧区脱贫攻坚的工作,既要有青藏铁路这样的大项目,也要有精准扶贫、牛粪捡拾车这样的绣花功夫。

  在捐赠捡拾车时,范小建还提出了以两袋牛粪换小车的形式,即受益家庭必须先捐两袋牛粪,而捐赠的牛粪则集中提供给当地的养老院或小学,以便当地的孤寡老人和小学生能多储备一些生活能源,让爱心传递爱心。

  图为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王健(左)在双湖县嘎措乡介绍高原捡拾车的使用(唐召明2019年9月20日摄)

  牦牛粪是藏北牧人生活中世代赖以生存的主要燃料。草地上、山坡上、房前屋后,到处都可见它摊晒或垒垛的身影。

  如果说高原是“世界屋脊”,那么藏北就是“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空气含氧量不及内地的一半。较低的含氧量很不利于燃料的充分燃烧。牦牛粪由于其粘性成分被牦牛在体内消化吸收后,剩下的纤维性物质疏松通透,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完全彻底,是难得的最佳燃料。

  高原捡拾车的出现给藏北牧民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从传统的手工捡拾到科技小车的捡拾,将牧女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为脱贫创造了条件。

  尼玛县是个牧业大县。全县年平均储备牦牛粪达3.32万吨左右。群众以人工捡拾、布袋背运牛粪的方式每天劳作2小时以上,单次平均负重超过20公斤。

  在聂荣县,牛粪作为过冬燃料,全县一个冬天需要储备3.5万吨。在当地一袋约5公斤装的牛粪,可售卖到7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果得到一台捡拾车,通过捡拾牛粪来储存或售卖,既可减少支出,又可增加收入。

  正是这一个个小小的“神器”,一场场爱心接力,目前正助推着牧民群众在脱贫道路上悄然前行。(中国网 文、图/唐召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网”或“中国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藏北那曲市班戈县其多山洞穴岩画,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这一洞穴岩画曾是我跟随“藏北高原无人区科考团”进行科学考察的地方。[详细]

  20世纪80年代,因工作需要,我数十次搭乘汽车到广袤的藏北高原采访,对于藏北“行路难”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详细]

  1980年至1984年,中央先后两次召开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并确定在援建“43项工程”,以此向1985年9月1日的自治区成立20周年纪念日献礼。[详细]

最新文章
  • b体育
  • 产品中心
  • bsport体育网页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