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bsport体育网页 > 公司新闻

b体育:破解成果转化难的成功探索

来源:bsport体育 作者:bsport体育网页
2024-12-05 02:54:27

  最近,南京理工大学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了一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在连云港成功实现产业化建成我国首条年产3000吨球形硅微粉生产线,第一批高质量的产品已经投放市场。这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打破国外垄断,对我国发展EMC、IC芯片与基板及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近10年来,南理工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发明并成功研制十多项超细粉体制备技术,和与之相配套的10大类30多种超细粉碎设备,可以制备超细黑火药、强氧化剂以及珍珠粉、灵芝粉等各类粉体产品200多种,有近20项专利成果进入产业化应用,已在全国各地建成70余条生产线,产生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效益,推动了我国超细粉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升级换代。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社会关注的难题。他们是如何成功破解这一难题的呢?记者近日采访了南京理工大学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凤生教授。

  转变观念,即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确立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并且要抓住机遇,利用社会力量尽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李凤生说:“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尽快让成果转化,成果就会被束之高阁,很快被淘汰,最终谁也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

  抱定这样的信念,李凤生团队在完成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特种超细粉体制备技术”项目后,就开始了将这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艰难探索。

  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工厂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便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没有贸然推进,在学校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首先在校内建立了一个大型的工程化试验平台,模拟工厂的生产流程与环境,发现并解决工程化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在积累了经验和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了预案后,他们才开始带着成果走进企业,并在1995年与一家生产易燃易爆超细产品的企业合作中一炮打响。从此开始了与企业长期、成功的多项合作。

  创新机制,就是学习企业家调动社会资源的优势,以整合社会力量办工程中心的运行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其实,我一直是抱着向企业家学习的心态与他们相处的。”李凤生说,“企业家不仅有高超的管理能力,还有组织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国家超细粉体中心目前仅有师生60余人,他们整合、利用社会力量一起来作成果转化与研发,以企业为主体推进高新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让企业得利、社会受益,力求科技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比如,与连云港东海硅微粉有限公司合作时,他们共同组建了一个34人的研究团队,东海公司18人,粉体中心16人,组员专业配套齐全、知识结构合理。理论、技术与实践经验的融合是这个团队最终获得成功的关键。

  采用这样一种运行机制和模式,国家超细粉体中心已经与一些合作单位建立了11个工程化与产业化试验基地。现在,长期与他们合作的技术人员已达200多名。

  建立队伍,就是要把中心的研究人员分成梯队,形成“探索一代、研发一代、转化一代”的不断创新格局,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从探索、研发到转化的良性循环。

  李凤生将国家超细粉体中心的研究团队分成三个梯队:由一批新锐的研究生“漫无边际”地探索超细领域的各种科技问题,这就是“探索一代”;李凤生与中心专家组发现其中有价值的选题后,立即组织一批以博士生和博士后为主体的队伍进行攻关,为中心不断提供技术储备,即“研发一代”;最后,是在中心技术储备基础上与企业合作,实现工程化与产业化,这就是“转化一代”。

  他们以这样一种运行模式形成了科研与产业化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中心不断在产业化成功的基础上完成新的科研成果,新的科研成果又不断实现产业化,推动超细粉体行业不断进步与升级。

  采访结束时,李凤生强调:“坚持走研究与工程化产业化结合的道路,继续整合社会力量办好工程研究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而加快国家行业技术改造与升级,依靠创新应对危机,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内需、保增长促发展长期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愿为国家超细粉体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文章
  • b体育
  • 产品中心
  • bsport体育网页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