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装备的精度、性能、可靠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目前我国与国际先进工业水平在材料、工艺、元器件等工业基础方面存有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孙以泽在近日召开的纺织基础零部件高质量发展(化纤专用基础件)论坛上说。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表示,根据中国工程院对26类制造业主要产业存在短板的分析,在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产业基础的薄弱环节聚焦于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包括高端芯片和传感器)、基础材料、基础检测检验设备和平台、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基础工业软件,统称“五基”。并提出四条推进“五基”发展的路径,包括“链式”推进;“一揽子”推进;以培养一大批“专精特新”巨人企业,甚至是“隐形世界冠军”为主要抓手;建设平台,形成持续创新能力。
在介绍复合涂层的机械表面改性强化技术时,武汉纺织大学二级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梅顺齐表示,目前武汉纺织大学在纺织装备领域拥有多个平台,包括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加捻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高端纺织装备先进制造学科引智基地、湖北省高端纺织装备先进制造关键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教育部高端纺织装备先进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教育部先进制造与纺织装备教师团队(2023)、纺织行业加捻成形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纺织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等。
“企业应加强对工况-性能要求分析、失效形式分析,探索适宜的表面强化方法,优化涂层组方、工艺参数,达到改善摩擦磨损、耐腐蚀性,提升表面硬度、改善润滑性能、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梅顺齐说。
就转型升级过程中引起企业普遍重视的试验检测能力建设问题,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冯培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检测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微电子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检测过程自动化、测量结果智能化处理和检测仪器功能的仿人化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冯培说:“智能检测就是能够智能判断及信息处理,智能检测技术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数据检测。智能检测技术是实现产品质量控制检验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更好地监测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机器学习则是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其最大的特点是利用数据而不是指令来进行各种工作,本质是数据科学。依托智能检测可实现化纤长丝卷装外观质量检测的12种瑕疵特征快速准确提取,并可使系统实时在线%。”
作为下游企业,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崔利表示,当前包括组件自动化组装、喷丝板、异形孔环保清洗助剂开发技术、熔体直纺柔性添加功能粉体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外观检测后自动打结以及FDY/DTY在线质量评判等技术为纺机企业普遍关注。纺机企业在研发中应多了解客户需求,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就化纤装备未来发展趋势,崔利表示,企业应关注化纤全流程碳感知网络构建,设备监测、评估和预知性维修场景以及智能制造。
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新奇表示,随着中国化纤产业的发展,化纤专用基础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但许多基础件相较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也是目前影响装备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值得给予更多关注。
对于产业未来发展,孙以泽提出了五点建议:加强科技攻关,构建行业发展新优势;加强转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引领行业规范发展;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促进协同创新;加强学科融合,破解创新发展难题。